山东新材料(炭基导电)产业大脑

“产业大脑”引领炭素行业发展变革

发布时间:2024-12-30

近日,笔者来到潍坊滨海区,走进山东焦易网炭基导电新材料“产业大脑”控制中心,全国各地500多家炭素行业企业正在同时开展线上交易。“这个行业存在原材料难找、生产产能发挥不足、料头料尾浪费等诸多问题,我们与滨海区共同打造了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于一体的‘产业大脑’,犹如一颗智慧的中枢神经,通过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系统,将深度整合炭基导电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资源,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与精准匹配”山东焦易网董事长边涛说。

一个“产业大脑”让一个传统产业“蝶变”升级,这是数智赋能产业的一个缩影,如今在滨海,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成了“必答题”和“抢答题”。近年来,滨海区以科创园、焦易网为主体,探索打造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炭素行业“产业大脑”,线上注册用户超1600家、行业覆盖率达45.6%,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链“数字经济总部”试点。

云端“千里眼”,实现远程管理

在滨海海泰产业园展示大厅里,一块大显示屏上正以3D图像的形式,实时展现位于临沂的山东凯隆炭素科技公司的厂区、生产车间等面貌。工作人员点击了显示屏上的相关区域,马上就进入到具体3D图像里。想看车间,就进入车间,能看到所有角落;想看运输,就来到大门及仓库,只要有车辆进出,车牌号码、载重量多少也实时展现……

这种技术模式下的工厂,被称之为“云端工厂”。简而言之,就是通过数字化、信息化等新技术,针对传统制造业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,把相关实景实况搬到“云上”,便于实时了解,如同自己在现场监督管理。目前,滨海区通过“数字孪生”技术,建成炭素新材料“云端产业园”,整合全国15家优质供应链企业的400万吨“云端产能”,实现对比亚迪、蜂巢、宁德时代等国内知名锂电制造商的原料供应,有效促进上下游资源匹配、优化产能结构。

数商“万能网”,提供多元服务

初期,我们主要以大宗商品“撮合”平台的形式出现。随着后期客户快速增长,需求量和需求项也越来越多,他们不仅想从平台购买原材料,且想获得更多、更合适的信息资源、个性化服务。边涛表示。于是,我们开始着手打造全新数智化系统,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、资金流、票据流、信息流等融合到一起,再进行数据与制造商智能化、精准化匹配,一种新式运行体系由此诞生。

“我们借助‘产业大脑’金融链板块,将企业基本运营信息直接传输给银行,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后,就能提供贷款,方便高效,既减少了融资成本,还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。”荣达碳素负责人说。

滨海区科创园负责人介绍:“‘产业大脑’不仅能解决炭素行业信息不对称、线下交易复杂、大宗运输难等交易及流通环节痛点,还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,可为客户提供物流、金融、法律咨询等一站式供应链服务,实质上就是一张‘万能网’,每年可在线精准实现4000亿元规模的供需匹配”。

搭建“数字港”,融入长江航线

满载5000吨煅烧石油焦的“华宇海9”轮船驶离潍坊港,向长江出发,标志着山东首条“长江巴士”江海联运航线及炭素级石油焦贸易服务模式正式启动。这船煅烧石油焦到达长江后,经江阴港、重庆港,最终到达四川泸州港。

“一般情况下,长江流域的企业不会通过我们港口运输。但现在,随着滨海加快构建‘数字经济+云端产能’新生态,让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或多或少与滨海有了直接的关联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扩大业务范围的平台,潍坊港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炭素级石油焦操作港”潍坊港相关负责人说。

对于滨海区而言,这一航线的启用,能更好助力发挥“产业大脑”的作用,进一步提升“云端产能”,实现借船出海、布局全国,加速打造千亿级炭素全产业链。目前,滨海区可利用的炭素级石油焦资源达1300多万吨、占全国总量的47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