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东营市商务局
关于印发《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发展规划(2024—2028年)》的通知
东工信字〔2024〕48号
各县区人民政府,市政府有关部门、单位:
《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发展规划(2024—2028年)》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,认真抓好贯彻落实。
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
东营市商务局
2024年7月4日
(此件公开发布)
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发展规划(2024—2028年)
橡胶轮胎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,也是第一大出口产业,在全市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、省、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,优化橡胶轮胎产业布局,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打造国内领先、国际一流的高端橡胶轮胎产业基地,依据《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(2022—2025年)》《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,制定本规划。本规划为指导性规划,规划基准年为2023年,规划期为2024—2028年。
一、产业现状
(一)发展优势
1.产业体系完善。我市橡胶轮胎产业形成了以橡胶轮胎为中心,集钢丝帘线、炭黑、橡胶助剂、轮胎模具、帘子布、轮胎胶囊、轮胎机械为一体的产业体系,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、全生产要素的产业格局。我市是全国最大的橡胶轮胎生产基地,广饶县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、全省特色产业集群、全省“十强”产业“雁阵形”集群。
2.产业规模较大。经过多年发展,产业渡过资金链困难期,通过市场化手段,产业整合成效明显,形成了“6+3”骨干企业群(6家本地企业、3家外来企业,共涉及关联企业23家),7家企业入围2023年度全球轮胎75强。2023年,全市规模以上橡胶轮胎企业及配套企业72家,实现营业收入638.9亿元。子午线轮胎年综合产能达到1.94亿条,其中全钢子午胎4445万条、半钢子午胎14950万条。2023年,子午胎产量达到14381万条,占全省产量的1/3、全国产量的1/6,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1.1%。
3.科创活力持续迸发。2023年橡胶轮胎产业研发费用11.8亿元,同比增长41%。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家,其中国家级1家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,与华南理工大学、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,共建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、东营市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,已落地转化双动力智能硫化机等25项科研项目。新能源汽车轮胎研发起步,部分企业产品开发出多种产品,并实现量产。
4.品牌质量稳步提升。培育了7个中国驰名商标,马德里注册商标达到364个。4家企业入选国家“同线同标同质”榜单。参与制修订国际、国家、行业标准75项。中国(广饶)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已成为国内第一、全球第二的橡胶轮胎国际贸易和品牌推广平台。
(二)短板不足
1.集群发展水平低。我市橡胶轮胎产业子午线轮胎总产能1.66亿余条,占全市综合产能的近90%,但单个企业平均产能仍仅有1800万条,明显低于赛轮、玲珑等省内头部企业。企业间“集而不合”,上下游未形成有效协作,钢丝帘线、炭黑、橡胶助剂等配套产品供需存在缺口,本地配套率不高。
2.产品竞争力弱。我市轮胎企业品牌意识弱,产品主要面向中低端替换胎市场,产品价格仅为国际知名品牌的一半、国内一线品牌的2/3。轮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偏低,2023年我市轮胎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仅有1.7%,而全球轮胎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约为3%。从专利总数看,我市华盛、金宇等重点企业持有专利约372件,仅为玲珑轮胎的1/3;且企业专利多以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为主,发明专利较少。同时,新能源汽车轮胎处于研发推广阶段,仅有部分企业实现量产。
3.外贸环境复杂严峻。我市橡胶轮胎产业对外依存度高,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,容易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冲击。70%的半钢子午胎、50%的全钢子午胎产品依赖出口,近年来,企业频繁遭受来自美国、欧盟、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,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。
(三)面临形势
1.政策环境更加优化。2022年10月,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《山东省化工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规定》,橡胶制品业项目可以在省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、专业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控点外实施,且不受投资额限制;2023年8月,省发展改革委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优化轮胎铸造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对属于《山东省高端轮胎铸造项目发展指导目录(2023年版)》范围内的新上高端轮胎项目,不再执行《关于“两高”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》(鲁发改工业〔2023〕34号)规定的产能、能耗、碳排放替代政策,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。今年,国家部署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,大力推动汽车以旧换新,将刺激汽车市场稳步增长,带动扩大轮胎需求。
2.高端化、新能源化发展趋势明显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民对汽车的安全性、舒适性、节能性要求更高,从而对高性能绿色轮胎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。当前,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,汽车作为改善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需求量不断增长,潜在市场需求量大。据统计,2023年,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.35亿辆,按照乘用车新车需求5条胎,乘用车替换市场每辆车平均3年换胎周期粗略测算,国内每年配套胎需求约1亿条,替换胎需求约3亿条,将对高端轮胎消费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。近年来,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,2023年市场销量达到949.5万辆,同比增长37.9%,市场占有率达到31.7%。可以看到,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趋势,将拉动新能源汽车轮胎需求快速增长。
3.国际贸易环境严峻复杂。我国橡胶轮胎出口受国际贸易壁垒影响严重,近年来先后受到欧亚经济联盟、美国、欧盟、印度、南非等多个国家反倾销、反补贴调查。同时,各国对轮胎技术性贸易措施也更加严格,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、美国加州对含6PPD产品的新要求,以及欧盟的零毁林法案,对轮胎出口影响越来越大。
4.市场竞争日益加剧。为规避贸易壁垒及降低生产成本,2012年以来,国内部分轮胎企业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产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,赛轮、金宇、森麒麟等企业的海外工厂发展势头良好,经济效益远高于国内工厂,给国内企业出口带来较大压力。2023年,玲珑轮胎、赛轮轮胎、森麒麟、贵州轮胎、通用股份等行业头部企业集体在海外密集扩建产能,开启第二轮海外扩张周期。同时,以国内江苏、浙江、广东和省内青岛、烟台、威海等省市为主的轮胎产业集群快速崛起,高校、人才、区位优势明显,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虹吸效应,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。
二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,认真落实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,锚定“走在前、开新局”,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,推动轮胎产业加快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集群化方向迈进,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,打造国内领先、国际一流的橡胶轮胎产业集群。
(二)发展原则
市场导向,集聚成长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,强化企业主体地位,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,用好市场优胜劣汰功能,提高企业应对市场波动能力,引入国际、国内资本,鼓励企业通过指标交易、股权合作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,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聚,支持骨干企业快速成长,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,带动行业生产效率提高。
创新驱动,做优做强。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,充分利用国际、国内优质创新资源,着力推进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、品牌创新、生产和经营模式创新,以国际一流标准倒逼自身技术、质量、管理和服务的快速提升,加快实现动能转换,强化知识产权保护,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,推动企业高水平发展。
政府引导,合作共赢。强化政府引导、规范和协调作用,创建更加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、服务环境和工作机制,加强检验检测、信息发布、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行业协会的联系和指导,提升行业协会功能,规范企业市场行为,优化产业生态系统,维护行业共同利益。
安全高效,节能环保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,加大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、节能节水降耗方面的资金投入,从源头上提升安全、环保、能效、水效水平。严格执行安全、环保、节能、节水等法规政策,应用推广先进的安全环保节能节水技术、工艺和装备,全面推行清洁生产,推动行业绿色发展。